1553394.jpg

胡八天

漏屋著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讲的非常有道理,弄明白后轻轻松松学英语

拼多多二手15一本,没钱就找电子版

7.gif

Pcr123

B1F  2022-08-18 23:56
(.)
  那你倒是放个图啊

2.gif

颜艺

真的有那么强力吗

1553394.jpg

胡八天

引用
引用第1楼0116ec74于2022-08-18 23:56发表的  :
  那你倒是放个图啊

操了操了,这都需要放图吗??我实在有点懒翻书拍照了

1553394.jpg

胡八天

鄙人就复制一段开篇可以引人入胜的段落吧

1553394.jpg

胡八天

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

文|漏屋

如果你随便问一下周围学过一些外语的人,在外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大部分都会说是“哑巴英语”。如果问:你认为应该如何学外语?怎样学的效果最好?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回答:

1. 要有外语环境,最好是能出国,在国外的外语环境中不久就会说好外语了;

2. 要尽早多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有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

3. 最好有人能够不断纠正我说外语时出现的错误;

4. 英语不好主要是单词量不够;但背单词太难了; 

5. 要学习语法知识;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6. 学习外语就要多背诵,学外语主要靠记忆力;

7. 想要纠正发音,一定要听和模仿标准的、纯正的外语发音;

8. 不会连读,影响了听说能力,所以要练习连读和吞音;

9. 以前我们学的外语是外国人现在都不用的过时英语或书面语,我要学口语。

如果这些答案跟您的基本一致,那么很遗憾地告诉您,您对外语学习的认识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和事实正好相反的。您没看错,我说的正是:“以上这些概念不但错误,而且与事实是正好相反!”大家不用惊讶,分析一下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Strozer在其所著的《成年后的语言习得》一书中这样评述:“如果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关于语言的概念是非常不合理的,那么教语言的方法只能给人带来危害。”误用了不科学的方法,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最可怕的是它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的外语能力带来难以弥补的永久性损害。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在探讨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之前,一定要理解外语学习的基本科学原理是什么,更一定要最先分析我们目前对外语学习的误区是什么。

我们先拿一个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关于纠正发音的误区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1452620.jpg

传家宝小号

/s/18ufQa
不太行 300多页的内容看完了
既不教你发音 也不教你语法。
只是简单分享一个自己的心得体会。
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书的

1553394.jpg

胡八天

标准发音

大家一般都自然会认为,要想学好英语的发音,或纠正自己不标准的发音,那当然要去听纯正的、标准的发音啦,最好是专门听地道的英国音或美国音了。可千万不能听一个发音不标准的人的发音,会把我给影响坏了!

这样想没错吧?

不幸的是,这种想法非常错误。正好相反,想要把发音练标准,最好是多听各种非标准音。也就是说,是通过听各种不准确的发音来把发音练标准的。成年人想要纠正发音,长期只听标准音不但没有效果,大部分情况下反而会使错误更加严重。怎么会是这样的呢?难道我们的直觉都错了?是的,我们的直觉错了!

这一结论,最初是美国语音专家在对日本人说英语的口音研究后发现的。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



骡拉怕路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中国军队并肩作战打日本鬼子的时候,狡猾的日军经常偷袭中美盟军,并且化妆成中国军队或中国老百姓让美军上当。当时美军除了教导士兵们从身高和腿的形状来判断是不是冒充的日军外,还特地发明了一个中美盟军共同使用的战地口令:“Lollapalooza”。

因为这个口令中国盟友都能说得非常清晰,跟中文“骡拉怕路杂”发音差不多。但对日本鬼子来说,由于他们说英语时的口音特点是“R”和“L”不分,所以就算是汉语和英语都会讲的日本人,也无论如何说不利落这个口令,是敌是友一听便知,甭想靠学说我们的口令来蒙混过关。美国哨兵当时接到的上级命令是:“一问‘口令!’,对方回答如果叽里咕噜的像是:‘Ro-ra-ba-roosa’,肯定是鬼子,立即机枪扫射根本不用犹豫!”

当时美国的战争部和海军部给来中国参加抗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每人发了一本《中国生存口袋书》,其中有一章叫做“如何发现日本鬼子”(How to Spot Japs),上面就这样讲到:“如果碰到了可疑的人物需要判别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只要让他学说一下‘骡拉怕路杂’,他就冒汗了。”

日军想冒充成我中国军民的计划,就这么被他们不争气的嘴给搞砸了。可想当时日军侦查兵潜伏到盟军的军营附近,好不容易偷听到了这个口令,当时也都得郁闷坏了,回去没法交代呀!这要是向小队长报告时叽里咕噜说不清楚,还不得被小队长“三宾地给 ”?

这本口袋书和这个口令在二战后因为有“种族歧视”的成分被禁止使用了。不过当时在抗战期间我们这样歧视敌人的缺陷也没错儿,战后要和平发展了当然不一样了。二战后这个“Lollapalooza”的典故没人提了,又流传出了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典故:

一日本游客在纽约问路,当地人跟他说:“Turn right at the next light.”日本人暴汗。到底是在下个“右转路口(right)”处右转,还是在下一个“红绿灯(light)”处右转?

更有甚者,美国的语言学家Steven Pinker在1992年去日本讲学时,日本的语言学家Yamanashi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说了一个有关日本 R 和 I 口音的笑话:“In Japan, we have been very interested in Clinton's erection.”(把election 故意说成是日本口音的erection,讽刺当时克林顿的丑闻)。

由于日本人说英语时的这些口音特点,引得战后美国研究口音问题,多半是以日本移民为研究对象。在这里我们也先声明一下,这一部分有关发音的内容也仅是陈述一下历史事实,不是搞种族歧视啊。



嘴不教,耳之过

那为什么做语音实验会找日本人呢?大家普遍的回答是:因为日本人说英语的发音很难听。那为什么日本人发音难听呢?以前每次讲课中这么提问,听众总发出些笑声,很多人都回答说日本人舌头硬。其实日本人跟大家一样,舌头并不特殊,发音不准是因为他们的日语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英语有大约44个发音(元音加辅音),而日语只有20来个音。不是听说日语有五十音图吗?很遗憾,日语的五十音中很多音是重复的。比如第一行元音:“阿姨勿爱我” ,(あ,い,う,え,お的近似汉语发音表示,大家别太较真儿啊!)确实是不同的5个音,但到了第二行“咔叽裤开口(か、き、く、け、こ)”,却是只多了一个音,即辅音“K”,其他是借第一行元音拼出来的(K-a, K-i, K-u, K-ai, K-o),浪费了4个指标;

又如Na行“拿你牛奶喏(な、に、ぬ、ね、の)”,又只多了一个辅音“N”,其他仍然是拼出来的……到了最后三行,音都不够拼的了,居然还拿了前面几行一些用过的音来凑数。所以这样不断凑下来,总共没多少真正独立的发音。

这个“缺音”的特点,再加上不像汉语中有四声和同音字,其结果就是,同样属于单音节发音的语言,日语说一个词时却必须使用一大串单音的组合。所以用汉语一个单音就能表示的字,日语往往是叽里嘟噜一大串,说得很累人。而当日本人在学说英文时,由于缺音,很多英语中的发音是发不出来的。

比如“R”和“L”这两个音在日语中没有,只有一个与这两个发音相近的“ら”音,听起来又像“Ra”又像“La”。(日英双语发音都标准的人,一般认为这个音中含有相当于英语70%的“R”音,20%的“L”音和10%的“D”音。)英语中很常用的“Read and Write”,日本人只能说成“ Lread and Lright”,听起来像Lead and Light。而当说“Lead and Light”时,他们仍然说“Lread and Lright”,听起来又像“Read and Right”,基本上是“L”和“R”无法区别。

有的人“R”说得更好些,有的人“L”说得更准确些,但很少两个同时都说得好。这是个很典型的日语口音现象。由于这两个音的混淆会产生严重误解,所以它也就受到了非常的关注。于是,当时哈佛大学在研究发音问题时,就找了在成年后才移民到美的日本人做实验。

首先询问这些被实验者:Read 和Lead两个音,大家知道它们发音不同吗?大家一致回答非常知道。再问那为什么会说错,有的说“我们的口腔结构不同” ,有的说“我们的发音部位跟你们的不同,我们靠前,你们靠后”,也有人说“我们舌头硬,老美舌头软”。这些回答是否正确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专家们接下来做了这样的实验:

在不给看拼写的情况下,让这些日本人听一组“R”或“L”打头的词,然后做二选一,比如说:“Right”和“Light”, “Rap ”和“ Lap”。做完了测试,发现答案的正确率是50%。当看到这一结果时,测者和被测者全傻眼了。

因为如果是全对了,说明听力本身没有问题,毛病是出在嘴上,那调整一下舌头位置或口型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全错了也不要紧,说明听得出区别但搞反了,以后说的时候掉个个儿也就对了。但答对一半就没救了,因为说明根本无法分辨这两个不同的发音。

大家想,如果听不出这两个音的区别,也就说明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发音,这样如何能发出正确的音呢?结论已经出来了:发音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嘴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听不准自然就说不准。

其实通过前面讲过的日本游客的笑话,说明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日本人听不出“R”和“L”的区别。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测试成年日本人“R- L”听力分辨能力的网站,大家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同学或普通话标准的同学会得分很高的。

说话发音不准和唱歌走调儿道理很接近。唱歌走调儿是什么原因呀?是不是嗓子不好?不是,主要是耳朵听不准。唱歌走调儿的人在唱的时候,觉得自己唱得挺好的,原因是他们的耳朵听不准音,自己听不出自己跑调了。如果您唱歌并不走调,自己堵上耳朵再唱一个试试,别人保证说您走调了,所以耳朵决定了发音的准确性。

1553394.jpg

胡八天

听不严,谁之惰

那么,这些参加实验的日本人都是美国移民,在美国生活了很久,天天听的是标准英语发音,为什么还会听不准?原因是成年人很难准确分辨一个不在自己母语语音范围内的新发音,也听不出自己的发音和新发音的区别。有时自己听着觉得似乎有些区别,但具体哪里不同并不真的明白,模仿的时候自己听着以为发音已经发接近标准音了,其实还有很大差距。

难道是成年后耳朵退化了吗?非也。

McClelland博士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初次听到一个陌生的外语发音时,会自动在大脑中的母语语音系统中找一个与之近似的母语发音,用来对应这个新听到的外语发音,从而认为听到了的这个外语发音就是母语中的某个音。

中国同学听到英文的“we”, 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其发音就是汉语中的“为”,所以说这个词的时候也很习惯地使用汉语中“为”字的发音;英语中和[i:]的发音,我们会认为和汉语中的“一”的发音相同,所以我们普遍都会把“east”[i:st]说成是“yeast”[ji:st],把“it is”[it] [iz]说成是汉语的“一特意思”[ji:t] [ji:s],以及把“v”[v]和 th[θ]的发音,用“w”[w]和“s”[s]代替等等现象。

成年人在初次把外语发音“对应”了母语发音之后,下一次再听到这个外语发音时,都会再强化一次大脑中那个初次建立的对应母语发音的印象。

如果无法意识到这个外语发音和对应的母语发音并不一样,那么长期在这种只听标准外语发音环境下,每次都是在强化这个不正确的母语发音,而仅存的一点点分辨这个新外语发音的能力会不断减弱直至完全消失。就算学了十几、二十年外语,听了无数遍正确发音的同学,也丝毫不能改正自已的错误,会一直错误地说下去。

大家可以参看1999年4月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关于大脑与外语学习方面研究的报道:

“听到外语中的不熟悉的发音,反而会强化自己的母语发音系统。当日本人初来美国时,每次他们听到英语中的‘L’或‘R’发音时,他们日语中的那个单一的‘R’音被激活。长期处在国外的真实英语环境中,不但没有使他们变得更能够分辨新的英语发音,相反在这个环境里呆的时间越长,越会使他们区别‘L’和‘R’发音的听音能力减弱。”(Blakeslee, 1999)

华盛顿大学的 Patricia Kuhl 博士,把成年人学习外语时,在听到外语发音后,大脑首先会在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中去寻找对应发音的现象,称为是 “感知磁石效应(Perceptual Magnet Effect)”(Kuhl, 1991)。

她进一步解释了出现这个现象的内部原因是在大脑中建立的“声音概念神经图”。在英语是母语的人的大脑中,对应接受“L”音的脑神经元与对应接受“R”音的神经元是分离的,距离较远,所以听到不同的音后,大脑能准确激活每个发音各自相应的独立神经元,从而轻易分辨两个发音;

而成年日本人大脑中反应“L”音和“R”音的神经元是重叠在一起的,在听到“L”音或“R”音后,激活的都是同一处的神经元,于是大脑对这两个不同发音的反应为“听到的是同一个音”而无法分辨。造成这一脑神经结构差异的原因是日本人从小听的日语中没有这两个音的区别,在青春期时,负责听音的脑神经图(神经网络)固化了,长大以后大脑就不再去区别这两个音(Kuhl, 1997)。

甚至有的日本人嘴里能够发出这两个不同的发音,但耳朵却听不出区别(Sheldon and Strange, 1982),说的时候自然会经常搞错。日语中辅音缺少,造成日本人说英语时发音很容易混淆,所以这个现象比较容易被注意到。原来耳朵没退化,是脑袋在捣鬼。

哎呦,这样看来,如果不遵循科学的方法,一味地刻意追求只听native speaker的标准发音,搞不好还有坏处!

1196226.png

枣亚夜

回 7楼(5b0547e9) 的帖子

五十音图竟然分析得这么清晰。第一次知道日本人L和R不分。感谢分享。

1553394.jpg

胡八天

Re:回 7楼(5b0547e9) 的帖子

引用
引用第9楼9820fc50于2022-08-19 00:25发表的 回 7楼(5b0547e9) 的帖子 :
五十音图竟然分析得这么清晰。第一次知道日本人L和R不分。感谢分享。

好东西分着吃才快乐

1553394.jpg

胡八天

引用
引用第6楼32e937f8于2022-08-19 00:12发表的  :
/s/18ufQa
不太行 300多页的内容看完了
既不教你发音 也不教你语法。
只是简单分享一个自己的心得体会。
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书的

首先福尔摩斯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那个再离谱也是真相。
其次福尔摩斯还说过一句话:你是在看,而我是在观察
再明确点说,你那三百多页白看了

none.gif

香肠鲍鱼王

不要专门去学一门语言,要在需要相关信息知识体系或技能的时候带着看自然而然就会了。比如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对古印度经典感兴趣,就去自学了梵语。这些都是顺其自然的不应当有刻意的压力。

1553394.jpg

胡八天

引用
引用第12楼f362d586于2022-08-19 10:59发表的  :
不要专门去学一门语言,要在需要相关信息知识体系或技能的时候带着看自然而然就会了。比如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对古印度经典感兴趣,就去自学了梵语。这些都是顺其自然的不应当有刻意的压力。

你这个观点此书第一章第四小节有具体分析出现的原因以及科学的去魅与反驳,同时还有几个实际案例辅助理解

a15.gif

64as5d46d

这都是废话,他说的话很明显属于他举的反例那一挂。
学语言,关键是感觉。面对单词,不要去背意思,也不要用中文去尝试理解,用句子去认识这个单词,用感觉去理解它是什么意思。就好像小时候学生词,没人会给你解释“虽然”这个词的意思,他只会给你几个例句,让你去感受在什么时候应该去使用它。

1553394.jpg

胡八天

引用
引用第14楼da98a5b8于2022-08-19 11:33发表的  :
这都是废话,他说的话很明显属于他举的反例那一挂。
学语言,关键是感觉。面对单词,不要去背意思,也不要用中文去尝试理解,用句子去认识这个单词,用感觉去理解它是什么意思。就好像小时候学生词,没人会给你解释“虽然”这个词的意思,他只会给你几个例句,让你去感受在什么时候应该去使用它。

很巧,后面章节写出的一部分方法与你说的一样,但比你讲的更详细,更有依有据,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a5.gif

uuuuuuty

B16F  2022-08-19 11:57
(摸鱼)
语言环境是真的重要。我刚出国口语烂的一批,句子都说不完整,只敢找猴子和尼哥聊天,时间长了自信心爆棚,熟练程度也上来了      

1553394.jpg

胡八天

引用
引用第16楼6adda3be于2022-08-19 11:57发表的  :
语言环境是真的重要。我刚出国口语烂的一批,句子都说不完整,只敢找猴子和尼哥聊天,时间长了自信心爆棚,熟练程度也上来了      

那你有没有瓶颈期啊?就是你可以用简单的语句保持日常交流,但复杂一些就不会了。原理是因为你下意识的认为当前外语水平够了(实际上与你对话的人也被迫得用很简单的外语才能与你交流),已经不需要提高了,在本书第一章后半段有提到,他管这叫语言的《石化》,有点像toot说的白银,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

1553394.jpg

胡八天

引用
引用第16楼6adda3be于2022-08-19 11:57发表的  :
语言环境是真的重要。我刚出国口语烂的一批,句子都说不完整,只敢找猴子和尼哥聊天,时间长了自信心爆棚,熟练程度也上来了      

书中提到,你敢开口是因为你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暴露在外语环境中不得不开口。
书中还说到,如果你在外语水平很烂的情况下开口的话,你的外语水平就会“石化”,因为现实让你觉得你的水平够用了,已经足以和外国佬“交流”了,但实际上那是个错觉,具体书里有写




1455552.jpg

jerry0086